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首页
肠道疾病 > 肠息肉 >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肠息肉的产生原因和预防

来源:运城众泰肛肠医院 时间:2021-12-11 10:01:01 浏览人次: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

  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肠息肉的产生原因和预防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称为非肿瘤性;

  腺瘤样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容易癌变。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只要体积够大,也有恶变倾向。

  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密切,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

  所以,临床上一经发现,一般都需要切除以绝后患。

  那么,为什么会长结肠息肉呢?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国内外研究认为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年龄、饮食因素、生活习惯、抽烟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

  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

  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较大的腺瘤。

  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实验显示胆汁酸以及胆汁酸的代谢产物,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均有诱发结直肠黏膜产生腺瘤性息肉或癌变的作用。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27%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另外,曾经患过其他部位癌肿,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4、肠道炎性刺激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另外,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

  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5、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正常情况下,该等位基因需要同时发挥作用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当该基因出现缺如或发生突变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消失,从而发生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和癌变。

  6、 肠道微生态失衡

  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结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状态。如果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增加,则可能导致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继而发生结肠息肉。

  7、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8、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

  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肠息肉的产生原因和预防
 

  结语

  此外,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肠息肉会癌变,但是阻断其进程却非常简单,那就是做肠镜。

  发现息肉就干掉它,使它根本没机会变坏!

  我国的指南建议是50岁无症状做第一次肠镜,事实上,一线医生更建议40岁就要开始检查,起码一次肠镜可以保你5-10年无虞。

  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

  总之,为了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目前提倡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及时肠镜检查,就能阻断结肠息肉转化为结肠癌。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点击免费咨询,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运城众泰肛肠医院对您的疑问进行免费咨询

发布时间:2021-12-11 10:01:01

本文地址:http://xzhyh.gc0359.com/html/de_cdjb/de_cxr/2021/1211/2103.html

分享到:
已有人 看完本文章后参与咨询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