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首页
肛门损伤 > 大便出血 >

运城众泰肛肠医院:众泰带你了解便血

来源:运城众泰肛肠医院 时间:2020-07-05 11:15:38 浏览人次:

  肛肠疾病是一类十分普遍的病种,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诸如痔疮、肛裂、肛瘘、肠道炎症乃至肠恶变等,屡见不鲜。医学专家认为,现代人群肛肠疾病发病率增高,与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乃至情绪因素等息息相关。

  大部分肛肠疾病都有一个特点 —— 前期症状不明显,拖延到了后期又会越来越严重,因此防不胜防!

  便血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便血是肛肠系统出了毛病的先兆。那便血缘何而来呢?很多患者都不是很了解,虽然便血多数是肛肠系统出了问题,不过便血的来源很多,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以下肛肠疾病引发的。

  痔疮

  大便带血一般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呈滴血或喷射状,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

  肛裂

  肛裂导致的大便带血,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后有血迹,且便后有肛门剧烈痛疼。 大部分是因为大便干燥,多吃水果蔬菜。

  直结肠息肉

  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溃疡性结肠炎

  出血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伴有腹痛、发热、便频等。

  便血多数是肛肠系统给我们亮起了红灯,说明我们要重视起肛肠系统的健康了。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来预防便血。

  定时排便

  起居要有规律,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在早晨起床后排便比较适宜。有便意就去厕所,千万别憋便。

  膳食平衡

  日常饮食中注意要保持膳食平衡,每天摄入适量的纤维素,早晚空腹食苹果1个,或每餐前食香蕉l至3个可以很好改善肠胃环境。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可每晚喝用红薯、大枣、蜂蜜煮成的稀饭1碗。

  补充水分

  晨起可空腹饮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或转腰,让水在肠胃中振动,加强通便作用。在日常中也要注意补充水分,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

  不宜长期使用泻药

  有便秘倾向的人要注意调理身体,不过注意不要长期使用泻药或依赖开塞露来排便,以免形成依赖性便秘。

  加强体育锻炼

  日常应该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做仰卧屈腿、深蹲起立、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以及加强腹式呼吸等,均有助促进排便。

  温馨提示

  便血症状看似虽小,如果不注意治疗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贫血。而且肛肠恶变的疾病在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便血这个症状还与痔疮之类的肛肠疾病相互覆盖,容易导致误诊而拖延了治疗。因此出现便血情况,要及时来专业肛肠医院就诊。

  下面教大家辨识、分清各类肛肠疾病症状。发现症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免病情越发严重,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大 便 带 血

  大便带血可能由多种疾病所致,但肛肠疾病占主要。

  若便血时,呈滴状便血,便血量较少,血液鲜红且不混杂在粪便中,则应考虑是否得了内痔。

  若便血时,血液鲜红,且带有剧烈疼痛,则多是肛裂的缘故。

  若便血时,血液混杂在粪便中,呈暗紫红色,并伴随有大便频繁,应考虑溃疡性结肠炎。

  若便血时,血液混杂在粪便中,呈暗红色,有大便频繁、恶臭等并发症,则要警惕直肠恶变的可能。

  儿童或老年人大便带鲜血多是直肠息肉所致,也应考虑内痔的可能。

  肛 门 疼 痛

  肛门疼痛,则一般是肛门疾病所致。

  痔疮引发的肛门疼痛:一般是炎性外痔或者血栓性外痔导致,内痔晚期脱垂嵌顿后也可引起疼痛。外痔和脱垂的内痔肉眼都可见,因此较容易辨别。

  肛裂引发的肛门疼痛:肛裂疼痛是肛门疾病中较为剧烈的,其特点是排便时疼痛加剧,导致很多人强忍便意。排便后甚至还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疼痛。

  肛周脓肿引发的肛门疼痛。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身,具有较高危害性,其疼痛特点是持续不断的剧痛,在脓肿破溃之前不会缓解,患者同时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高热等症状。

  便 秘

  便秘的病因范畴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短时间内的便秘可能是饮食不当或者生活调理不科学所致,通过个人的合理休养,多数能快速缓解。而慢性便秘则不同,具有反复发作、不断加重的特点,患者往往还伴随有里急后重(即便意浓烈但拉不出来)。

  慢性便秘多是慢性肠道疾病所致,患者应及时检查,避免拖延过久,延误了治疗时间。

  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是引起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可通过药物和自身调养快速缓解。

  肠道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如痢疾,可引起持续性腹泻,需要专门的药物对症治疗。

  若大便次数与往常不一样,如一天骤增至好几次,则除了上述急性腹泻、痢疾等因素外,还应留意是否便中带血,如果带有血液或者粘液,则考虑溃疡性结肠炎或者早期肠病变,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发布时间:2020-07-05 11:15:38

本文地址:http://xzhyh.gc0359.com/html/de_gmss/de_dbcx/2020/0705/1077.html

分享到:
已有人 看完本文章后参与咨询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